您好,欢迎您来江苏都市网!
江苏都市网

南师学子寻访拉祜族 传承老达保乡村非遗

来源:阅读:-2022-08-18 08:50:07
分享:

(通讯员 张炅晨)2022年暑期,南京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组成调研团队,深入七彩云南拉祜族老达保村寨,开展人类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特质,五十六个民族各具特色,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老达保村寨全部由拉祜族人组成,“拉”是虎的意思,“祜”是把肉烤香的意思,因此拉祜族又称猎虎的民族。这里是《快乐拉祜》歌曲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重要传承地。《牡帕密帕》是拉祜族自己的创世史诗,全诗共17个篇章,2300行,内容主要讲述了拉祜族祖先是如何诞生的。这个典型的拉祜族村寨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东南部,寨内风景秀丽,山清水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传承基地,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在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摆出一个春天》唱响全国,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图为村民表演非遗歌舞

南师大暑期学子调研团队的到来,受到热情的欢迎。村寨里的村民们身着拉祜族特色服饰,弹奏着吉他,表演极具特色的拉祜族音乐歌舞,孩子们在一旁敲打手鼓,像节日一样热闹。队员们被喜庆的氛围感染,情不自禁地和他们手拉着手,一起载歌载舞。每首歌曲的间隙,书记都会向团队介绍拉祜族民歌的由来与特色乐器芦笙的故事。

图为非遗传承人在表演

通过访谈,团队成员了解到,老达保村寨通过党支部牵头,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很多便利。村里发展五彩稻田种植农业,村民们开办民宿与农家乐,提升服务品质。2013年,老达保村寨的村民们自发创建了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民族特色鲜明的歌舞节目。在参观过程中,调研团队发现此地仍保留有“干阑式”建筑房屋,原始居址保留完整。家家户户房檐上悬挂着葫芦,这是由于拉祜族具有独特的葫芦信仰,他们相信自己是从葫芦中诞生出来的,因此每年还会庆祝葫芦节。近年来,老达保村寨将乡村振兴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凭借特色鲜明的音乐歌舞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并通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盘活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同时,为村民们带来了切实的好处,让村落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图为张炅晨同学与非遗传承人合影

十多天的调研,学子们每天白天走村串户,访谈寨子里的居民,晚上聚集在一起总结复盘,整理资料。通过深入的走访和调研,积累了大量的调研资料,并针对老达保村寨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参加活动的学子认为,这次活动收获颇丰,让自己更加深刻理解了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了解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青年学子,应当肩负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重任,将少数民族的文化带出大山,走向世界。


推荐阅读:旗龙

免责声明: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相关作品的原创性、文中陈述文字
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XML地图 TXT
Copyright © 2012-2019 http://www.jsds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