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炅晨)2022年8月上旬,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调研团队在广州市对粤剧剧团演员展开调研,以期了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粤剧发展保护现状。
粤剧发源于佛山,其以粤方言演唱,是汉族传统戏曲之一。它又名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并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团队通过访谈了解到,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的表演艺术性质的非遗剧场都被取消,粤剧作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承认的世界级非遗,受到的冲击也较大。广府粤剧班子每年度最为盛大的“春班”、“秋班”全线取消,在1到4月期间粤剧剧场表演全线暂停,粤剧演员以及相关从业者都陷入了有戏无场的一种尴尬境界。在这样的冲击之下,粤剧从业者的经济收入却并没有受到太过于明显的起伏,广东地方政府一直以来对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是比较重视的,在疫情期间为相关的从业者的生计提供了保障。广东地区各大粤剧院、粤剧团在资金方面比较充足,所以即使是在1至4月之间相关从业者的工资仍然能正常发放,并不会使他们陷入个人经济危机之中。
政府以及单位的保障使粤剧相关从业者在疫情期间基本不用担心生计,这便为众多的粤剧非遗传承人提供了一段缓冲期。这是一段可以让他们静下来思考粤剧往后该如何发展的时间,这一段缓冲期可以形容为粤剧迎来新发展的一个契机。在面临线下表演全数暂停的局面,该通过什么方式来宣传、推广粤剧便成了最需要考虑的问题。以往因为粤剧的知名度较高、受众年龄较大,更着重于线下宣传,所以粤剧在线上的宣传方式会比较单一,较多局限于微信公众号或微博推广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效果中规中矩。但现在,粤剧相关单位在宣传方面的着重点转移至线上,开始探索一些全新的宣传方式。不仅如此,还有较多的粤剧演员都在寻找一些与流行趋势更符合的宣传方式,例如在小视频app(抖音、哔哩哔哩、快手等)开设个人账号发布粤剧小视频或进行个人直播等,让古老的粤剧与新兴的生活方式相碰撞,达到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关注粤剧的目的。粤剧传承人的这一系列行为,正是他们骨子里那股使命感的体现,在疫情之际,他们并没有放弃他们所热爱的,而是通过这一段时间来反思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从而使粤剧在经历了这一缓冲期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更加了解了粤剧的发展现状,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加强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关注,也希望百姓们能从心底里接受和热爱这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推荐阅读:旗龙网